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思政 >> 时代先锋 >> 正文

“习楷模作风,继时代精神”系列(二十三):与沙漠斗争到底——王有德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10-11 [来源]: [浏览次数]:


    王有德,男,回族,1954年9月出生,宁夏灵武人,1973年参加工作,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王有德

    现任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兼灵武市白芨滩防沙林场党委书记、场长。因其在防沙治沙方面的突出贡献,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和“改革先锋”称号。王有德注重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他团结带领干部职工,20多年坚持治沙播绿、兴场富民,完成治沙造林45万亩,控制流沙面积58万亩,建设沙地果园4000多亩,兴办5个多种经营公司,建立1000余亩苗木花卉培育中心,对外承揽100多处绿化工程,创收1亿多元,弥补治沙资金不足,成功走出了一条“以林为主、林副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改革发展之路,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筑起了一道绿色屏障,极大地改善了林场生态环境和全场职工的生活条件,呈现出人进沙退的可喜局面。
    他成功组织实施了6个外援治沙项目,为中国林业的对外合作与交流探索了一条新路。林场固定资产由1985年前的不足40万元增加到6300万元,林木资产由1985年前的不足500万元增加到3亿元,职工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实现了“山上绿、场子活、职工富”的奋斗目标。他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双百”感动中国人物等荣誉称号。在林业改革上,王有德具有超前意识。为了增强防沙治沙的后劲,王有德提出了“立足林业促林业、围绕林业发展多种经营、力推林业建设综合发展”的深化改革方案,为林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说,防沙治沙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非常脆弱的事业,有了强大的经济基础,我们的防风治沙事业才会有更大发展,才能有更大的公益效益和社会效益。 1998年,王有德采取入股自愿、退股自由的办法,将砖厂和预制板厂改制成灵武市第一家股份制公司,股东均由工人选定,风险共担,当年就实现利润分红20%,并向职工兑现,分红最高的职工达8000元,打破了大锅饭,使职工既得到了眼前利益,又看到了长远效益,激活了分配机制,又给企业带了一个好头。 1994年,王有德再出高招,投资40万元兴建花卉绿化苗圃,并成立了专门承揽绿化工程的添保治沙公司。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全场职工植树造林、防沙治沙的积极性,王有德在全场实行植树造林与经济指标生产责任制,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2000年开始,他把场里固沙植树等大小任务,全部进行招标,在全体职工中展开竞争,谁的技术力量强,谁有能力为场里争取到最大利益,谁就中标。让内部职工充当“小工头”、“大老板”,把竞争机制引入内部管理,激发了林场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林场的生产建设。王有德还非常重视业务学习,他自己就是通过学习钻研林业专业书籍和多年的实践积累,从一个门外汉成为自治区著名林业专家的。对林场职工的学习,他也抓得很紧。从1990年开始,每年都办冬闲学习班,请林科院的专家和场里的技术骨干为职工讲课,传授节水灌溉、林木繁殖等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培训成为职工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经过多年学习培训,全场职工专业理论和实践水平普遍得到提高。人人都成为能够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王有德把职工的事、场子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在他的影响下,职工也把林场的事看成自己的事,正是在王有德的感召和影响下,白芨滩人齐心协力,干什么事成什么事,以常人难以想像的吃苦精神,留下了一个个蹋蹋实实的绿色足印,创造了一个个防沙治沙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