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党建思政 >> 时代先锋 >> 正文

“习楷模作风,继时代精神”系列(三十五):世界舞台中国心—— ​李道豫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9-10-14 [来源]: [浏览次数]:

    李道豫(Li Daoyu),男,汉族,1932年8月出生,安徽合肥市人。李鸿章的从孙。

 李道豫

    曾任外交部部长助理、大使。他长期从事多边和双边外交领域工作,深度参与中国在多个重大外交问题上的决策和处理。任常驻联合国代表期间,稳妥处理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等重大复杂敏感问题,提升了中国国际话语权。任驻美国大使期间,积极宣传中国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巧做工作,善于斗争,妥善处置中美关系,坚定捍卫国家利益。1980年9月至1981年2月,外交部国际司处长。
    1981年2月至1983年1月,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
    1983年1月至1984年11月,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副代表。
    1984年12月至1988年5月,外交部国际司司长。
    1988年5月至1990年6月,外交部部长助理、部党委委员。
    1990年6月至1993年3月,常驻联合国代表、大使(副部级)。
    1993年4月至1998年2月,驻美国大使(副部级)。
    1998年3月当选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4年1月离休。2019年8月,入选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2019年8月27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的公示》公示为“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李道豫“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从1952年进入外交部工作到2004年离休,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到中国驻美国大使,李道豫的外交生涯在半个多世纪风云变幻的外交场中熠熠生辉。在世界的大舞台上,他稳妥处理敏感问题,坚定捍卫国家利益,一颗中国心始终闪闪发亮。李道豫认为,当外交官与时间节点有很大关系,有的阶段风平浪静,而他“每次都遇上疾风骤雨”。
    1990年6月,58岁的李道豫出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用他的话说,任上经历了很多“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其中,第一次海湾战争堪称李道豫任职期间的最大挑战。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安理会半夜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上,美国和科威特联合提出,第一集体谴责伊拉克侵略,第二要求伊拉克必须退回到8月1日的阵地。
    “当时,我们这边在开会,伊拉克已经打进科威特首都了,这早就不是边境冲突了。”李道豫回忆说,当时正值北京时间中午,他马上给时任外交部部长钱其琛打电话请示。李道豫建议,对伊拉克进入科威特表示遗憾,对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提案投赞成票。这一建议得到了国内的批准。他代表中方在此次事件上的表态在国际上包括科威特方面都获得了正面反响。据李道豫介绍,自1988年起,每逢国际上有重大事件发生,决议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进行全体讨论之前,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大使必须首先进行磋商。由于这属于非正式磋商性质,无人主持也不需要批准发言,所以格外需要外交智慧。对有些事情不完全同意,但又不想阻拦,该怎么办?李道豫想了个办法,在五国讨论稿下面不写“五国同意了”,而写“五国讨论过”,既遵循流程,又守住了中方立场。
    “联合国的院子不大,但它是世界的大舞台。”李道豫在这个多边外交的大舞台上纵横捭阖,积极准确地表达中国立场,发出中国声音,提升了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为了广泛宣传中国,除了官方外交工作,还要做大量公共外交。李道豫跑遍了全美50个州,包括最北部的阿拉斯加州,在各地做了200多次正式演讲。此外,他还积极与大企业主管、大学沟通,谋求发展合作;主动接触重要媒体,接受美国电视台采访,表达中国立场,反驳不实指控。
    1998年2月,李道豫离任之前,100多位美国议员出席了在美国国会曼斯菲尔德大厅举行的欢送招待会为他饯行,这样的规格在当时十分罕见。对于李道豫来说,这是最好的祝福,也是他在风起云涌的世界外交舞台用智慧与信念展现中国风采的最佳证明。